孕事(一)_又逢春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孕事(一)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
自新太子入主东宫后,  大魏朝臣们方觉根基重固,稳若泰山。

久病不愈的皇帝终于彻底放下朝政大事,居于深宫,日夜由内侍、后妃服侍左右。

今上虽未退位,  太子亦未继位,  但政事上的权柄都已被移交至东宫。如今太子摄政,  已然是无名君主。

先前,朝臣们虽大多支持新太子的人选,  但眼看形势变化如此之快,  过去涉足政事不过一年多的赵恒,转眼就要执掌大权,  不禁纷纷感到担忧。

幸而尚书省有几位经验丰富、行事老练又中心耿直的老臣辅佐在侧,  方能安下朝臣们的心。

与当初的尚书令王玄治在时的三省不同,邱思邝不惧朝中已然盘根错节的各方势力,  即便是先前皇帝空悬东宫储位,  迟迟不曾有定论的时候,他也不曾有分毫放松,而是趁众人心中没底的机会,接连换下两位从前明里暗里参与过党争的中书侍郎。

如今的三省,俨然比过去清明许多。

新太子初上任,  有他们的辅佐,终令各项事务都平稳过度。

军政、民生,  赵恒原本就比别人都熟悉,  处理起来算得上得心应手。倒是南方的水利、农事,他因鲜少接触,有些生疏。

恰逢盛夏时节,正是水患频发的时候,  天有不测风云,谁也不知南方的江河湖海是否会突发洪涝,照惯例,应当要派工部水部的官员南下,巡查各地水务情况。

此事由工部尚书拟定人选,上呈太子、宰相批示。依往年的例子,所定人选几乎都是水部郎中或员外郎,并主事一人,一同南下。

可今年上呈的人选中,却是由杜燕则并一位水部郎中。

赵恒处理事务素来细心,阅览奏疏亦不会敷衍了事,从前虽不熟悉工部的规矩,却也一眼看出不妥。

杜燕则本是从五品上的水部郎中,前两年确实领过外出巡查的差事。不过,自他去岁尚公主后,不过两个月,工部侍郎便提出致仕,时任尚书令的王玄治便提拔了他补了工部侍郎的缺。

六部侍郎皆是尚书的副手,专理部中文书之事,不该再领出京巡查的差事。

为此,朝会后召六部尚书议事毕,赵恒特意留下工部尚书,问了两句。

工部尚书是性情直率之人,见四下没有旁的同僚,便没有隐瞒,直接道:“臣本是照惯例,欲安排新任水部郎中带人南下。可是,前日午后,杜侍郎却主动请缨,要求亲自带人南下。因才上任的这位水部郎中从未担过如此重任,而杜侍郎却曾两度南下,臣斟酌再三,方同意了他的请求。”

赵恒听罢,沉吟片刻,很快便想起先前几次同杜燕则打交道时的情形。

他不喜欢这个杜二郎,从第一次在慈恩寺见其为难阿芙的时候,便已留下了这个根深蒂固的印象。

他打心底里觉得杜二郎私德败坏,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,明明生在公侯之家,有一对为国捐躯的父兄,却偏偏没有承继他们的铮铮铁骨,为了攀龙附凤,便与原配妻子和离。

不过,虽看不上这样的为人,可他有时又不免要想,若不是杜燕则的始乱终弃,他哪里会有机会和阿芙走到一起呢?

近来,他对赵襄儿与杜燕则夫妻不睦之事也略有耳闻,一听尚书说是杜燕则主动请缨,很自然便将这两件事联想到一起,猜测其也许是为躲避赵襄儿,才想南下,便问:“杜侍郎如此请求,可是与他家里近来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msvvu.cc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<